寅午文化

承袭传统文化,感受国学之光!(第二期)

发布时间:2021-04-15 19:58:26 | 浏览量: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许多时期的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为历代儒客文人推崇。国学的基本精神“道、礼、和”。道,是内在的根据;礼,是外在的规则;和,是理想的状态,三者互为因果!我们现在大力推崇国学,而中国古代名著都经受了时间的淘漉和历史的筛选,都是历久不衰的畅销书。


承袭传统文化,感受国学之光

读《论语》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千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皆独立成篇。《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诸多方面内容,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仁",始终如一地贯穿在整部《论语》中,照亮了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成为士大夫心中屹立不动的丰碑,也使每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在立身处世上都有一把良心尺度,于是,就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的说法。

    在逝去的2500多年里,恐怕没有哪本书比《论语》有更多的读者。现在,人类迈进了一个新的世纪,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抛弃儒家的经典绝学,相反,面对现代的问题,往往更需要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吕思勉评价孔子的学术:他的特色,在能就人伦日用之间,示人以不可须臾离的道理。这也是它吸引众多读者的原因之一。


承袭传统文化,感受国学之光

读《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在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记载了上至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间近300年的历史。《左传》里有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角逐,以及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人文地理、历法时今等,是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情况的一枚钥匙。从史学价值上看,《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确立了编年体史书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思想上看,它具有强烈的儒家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观念,因此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与此同时,《左传》还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书中文字简练生动,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杂家学说的代表作。相传是吕不韦召集门下三千宾客编纂而成,含8览、6论、12纪,共160篇。

    该书兼收并蓄,细大不捐,以儒家为主流,以道家为基础,旁采名、法、墨、兵、农、阴阳诸家之长,初步形成了各方面内容的理论体系,同时保存了各方面的宝贵资料。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文献辑录,其33篇, 490章,记述了从三家分晋到秦二世即位之间240余年的历史。相传为各国史官所作,后经刘向整理编辑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为叙事体,以记言为主,以国分类,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之先河。

    翻开此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立即展开,让你看到国家之间、集团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与此同时,你也可以感受到书中文字的华丽流畅,故事情节的完整曲折,以及人物刻画的细腻深刻,在读史的同时得到很高的文学享受。



承袭传统文化,感受国学之光

读《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十表八书30世家70列传五个部分。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年间长达3000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

    《史记》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人民性,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进行深刻大胆揭露,如《酷吏列传》中就反映了官吏的残暴。书中政治家,军事家,学者,文人,各类人物都留下了栩栩如生的剪影,共同构成了色彩斑斓的巨幅社会生活画卷。作者撰写时采用“实录”的态度,对所记述的人和事“不虚美,不隐恶”,使得《史记》的思想价值高出后来的一切官修史书。

    《史记》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如项羽、刘邦,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他还善于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和典型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叙事技巧上剪裁有致、繁简得当,是文字赋予故事性和戏剧性。这些成就使得《史记》成为古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穷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


      徜徉在国学的经典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仅以此为傲,而且还要继续学习和传承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塑造纯净心灵,培养爱国情怀,铸造人文精神,使国学文化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end

编辑丨杨柳

文案丨校图书馆、校园电视台、百度百科

图片丨网络

审核丨王林


兵团二中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