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READ
今天是大年初八,“年”已过半,相信有不少朋友坐上了返程的列车,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新一年的打拼。
忙碌热闹的春节,总能让人在开工之际回味无穷,中国年的传统文化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下熠熠生辉。然而,我们的行动力似乎无法满足我们对“新年”的幻想,不难听到有人抱怨“年过得越来越无聊”这种话,其实,这是因为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代人心中的分量越来越淡,它像是一个神圣又缥缈的符号,很难走近其中的深意。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一年四季在于春,春天播下的种子,秋天就有希望收获。年俗文化有着丰富的形式和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在春节期间多多带领孩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智力教育的同时,注重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就在昨天《爱幼科学说》新年特别节目中,纪连海老师对广大家长在教育问题上提出了几点建议,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看一看。
纪老师强调道,要将孩子的智力教育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然后要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重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要让孩子了解年俗文化以及其他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贴春联”、“猜灯谜”还是“拜年”、“压岁钱”等等,这些传统背后都蕴含着属于中国的特殊的道德文化,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着孩子,而孩子与它们之间的桥梁,就是家长。
家长也一定会问道,过年一年只有一次,仅凭这个时候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让孩子接触到传统文化呢?听一听著名学者纪连海老师在节目中的解答吧
家长们有记清楚吗?“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以及唐诗宋词等,这些常见的读物都是孩子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关于孩子的教育时间,更是有这句老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意为孩子的启蒙教育最早不能小于三岁,而最迟不能大于七岁。
其实说起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有一件事情也困扰着广大家长,就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开放的时代环境中,文化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包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让很多人患上“选择恐惧症”,选择钢琴恐怕就要舍弃古筝,跳芭蕾可能就没有时间练书法,打棒球比打乒乓球要洋气许多……这种矛盾应该如何抉择,或者说应该如何平衡中西方文化呢?一起来听一听纪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纪老师讲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分为六艺,既“礼乐射御书数”,包含了人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也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所以无论是让孩子弹钢琴、跳芭蕾还是打棒球,这些都不妨碍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但是,动静要结合,在孩子学习才艺的同时,静下心来记忆些“三百千”、《弟子规》、唐诗宋词等,是对孩子成长路上莫大的帮助。
看过这期春节特别节目,相信家长们一定感受良多,你有重视过对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吗?趁着年还没有过完,不要错过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不要让年味在孩子心中越来越淡,要守住我们自己的文化。
END
往期精选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幼科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