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午文化

鉴读传统国学文化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下)

发布时间:2021-04-15 19:39:32 | 浏览量:



上篇文章中,黑石战略研究院总结了《易经》《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处世之道,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带您领略国学中那些名家们对于人生领悟的道理。


跟着黑石战略研究院一起漫游文化江湖吧。






7. 孙子——韬略之道




孙子兵法的4大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不是教我们如何以弱胜强,而是如何以强胜弱。“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要只打绝对有把握的仗,绝不能去赌小概率事件。干事业也应该这样,只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做自己能干好的事情,慢慢等自己实力强大了,再提高难度。否则就是赌,长久看必是一败涂地。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凡事要先计算好代价,不能光只想着赢,要会算总账,值不值得打?所谓杀敌一百、自损八十,赢了你能拿到多大利益? 输了,可能就是国破家亡,倾家荡产。职场、商场如战场,也应该这样。


多算胜,少算不胜。”先计算好自己,可以100%战胜对手了,才发动战争。平时就只顾修炼自己就行,而不是老惦记着如何干掉敌人。李嘉诚在收购别人企业的时候,都是在别人财务状况不好的时候,平时只管强大自己。


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胜败乃兵家常事,看人为也看天意。孙子兵法首先不是教你如何打胜仗,而是首先教你如何认输。认输才是赢的根本,能真正接受失败的人,才具备强大的心性,才能百折不挠,才会笑到最后。









8. 管子——管理之道




管理要以人为本。管仲说:“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理者只有如此才能得人心,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获得他们的亲近和支持,管理活动才能有显着成效。



管理要知人善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管仲主张在人才的管理中要用人所长,容其所短。无论选人、用人、考评人,都不能以一时之得失来给人作出定论,要想做成大事业就必须学会容忍人犯错误,并深深地理解人,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9. 韩非子——统驭之道




韩非子“御臣七术”中,最重要的是观、罚、赏、听四术。


——对属下听其言而观其行,就能了解真实;不偏听偏信,就不会受属下蒙蔽。


——领导者不可过于仁慈,属下犯了错误一定要严罚,以树立自己的权威,确保制度得到执行,以威严避免以下犯上。



——对业绩、能力突出的属下也要重赏,否则这些人难以忠诚,为我所用,持久竭尽效力。


——全面听取意见,愚人和聪明人就会分清楚;督责属下行动,庸人和能人就不会搞混。







10. 鬼谷子——权谋之道




鬼谷子说:“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一个人必须要有自知之明,不低估自己,更不能高估自己,知道自己的智慧几何,能力大小。懂得揣测衡量双方的五个因:长、短、远、近、知。



:就是长处、优点,比别人强的地方。


:就是短处、缺点,不如别人的地方。


:就是与人的关系是否到位,是否亲密。


:就是与人的关系是否陌生,是否疏远。


:就是对双方的情况是否有充分了解,所谓知彼知己。


通过衡量如上五个方面,再去决定自己是进是退是纵是横


现实职场博弈中,失败者是怎么失败的?其实很简单,对双方势力势力的评估不足,有时候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或者一味冒进,不懂后退,最终以失败告终。








11. 大学——修身之道




《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拆解开来,就是八个次第、八重境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一重境界:格物。探究事物的道理以纠正人的行为,如果格物不透彻,后面的成长成就都是浮云。



第二重境界:致知。即获取知识,包含两个方面,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格物就是学习方法,再加上不断进取的态度,才能致知。


第三重境界:诚意。一言一行要出自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


第四重境界:正心。端正心思,摒除邪念。简言之就是不断自省,择善去恶。如果没有正心,能力越强危害越大,不仅害人也会毁己。



第五重境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心胸眼光。


第六重境界:齐家。管好一个家庭。从这步起开始做事,落实知行合一,入世修行。


第七重境界:治国。不一定非得是治理一个国家,而是“达则兼济天下”,做更大的事,处理更复杂的关系,利益更多的人。


第八重境界:平天下。也不一定就是成就霸业,而是一种人生境界,在某一领域能对更多的人做出贡献,改善他们的生活,为天下福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12. 禅宗——死生之道




禅宗要的,就是八个字:“明心见性,了脱生死。”更明白点说:生,要活得自在;死,要死得洒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出生不可抗拒,人死亡不可追回,只须事事随缘。执着于欲望追逐的人,则不能平心处世,往往生时造业,死时惶恐。



放下万缘,追求自身真正的精神财富,体悟自性是佛的义谛,而不去追求外在的浮华,才是人生的解脱之道,众生的成就之行。


也许会觉得这些道理有些太过深奥,漫漫人生,让我们用心去体会这当中的哲理。





END

责编:行一 | 编辑:Sophia



黑石战略研究院
 扫码关注我们吧!

免责申明:本公众号刊载内容仅供参考,除部分标记的原创作品外,其余所刊登作品皆选自互联网等公开渠道。文章仅供学习,不应作为预测、研究和宣传材料,您须全权自主决定是否依赖本公众号提供的信息。


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info@hsdcsh.com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黑石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