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午文化

全民学国学|传统文化涂亮立德树人“底色”

发布时间:2021-04-15 19:38:11 | 浏览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以学修身、以文化人,是打牢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的基础,是夯实党员干部为官为政的根基,是提高党员干部道德素养及执政能力的重要载体。

  8月1日晚7点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视访谈》第四期节目在磁县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本次访谈邀请的嘉宾是磁县第一中学校长刘伟彬、磁县第二中学校长魏录清、磁县职教中心校长赵民,嘉宾们共同围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畅谈对学习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和体会。

  访谈采取现场直播、一问一答的形式,主持人对三位嘉宾进行现场提问,各位嘉宾逐一进行全面、细致的阐述。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嘉宾们结合自身感受,以及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好、传承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磁县第一中学校长刘伟彬


弘扬传统文化 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国学精髓和理论瑰宝。2020年5月1日以来,按照县委宣传部关于开展《传统文化十二讲》学习活动的通知要求,磁县一中党员、干部和教师以“学习强国”为重要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学习传统文化,做到精细谋划,稳步推进,创新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制订实施方案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订学习方案,对集中研讨与分散自学的次数、学习笔记页码次数、心得体会的篇数都作了硬性规定;各处室和各级部都能按照方案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十二讲》学习交流、集中研讨活动。

做好学习笔记

在开展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每名校领导都有专题学习笔记本,中层干部和教职工都能够做好学习笔记;党办室定期审验学习笔记,并加盖党委印章。

撰写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和教师能够结合岗位职责和实际工作,撰写15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谈工作措施、创新做法和学习成效。

开展集中研讨

磁县一中组织干部、教师开展集中研讨交流会,党委书记、校长刘伟彬带头交流心得体会,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积极参加研讨,谈体会,说收获、讲成效。

建立长效机制

在“全民学国学”活动和《传统文化十二讲》学习过程中,磁县一中逐步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的长效学习教育机制。做到有专职管理员、有规定的学习科目,有固化的学习形式、有规定的动作项目、有创新特色活动、有阶段性工作总结、定期制作发布美篇、有齐全档案资料。

今后,磁县一中将一如既往地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结合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将传统文化用于修身润心养德,提升国学文化底蕴,增长能力素质本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为磁县一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理论保障。

上下滑动查看



磁县第二中学校长魏录清

习经典国学 立君子品格


国学经典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之花、精神之果,它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明。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县二中持续开展了以“习经典国学,立君子品格”为主题的全民诵读国学经典活动,让学生在活中深刻体会到国学经典的深意,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实效。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实施,我校成立了国学经典进校园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率先垂范,切实负起领导职责。教务处统筹学校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磁县第二中学全民学国学”实施方案,把阅读课纳入课表。语文学科教师细化分工,落实任务,通过“研、读、导、促”等多项举措,有力保障了阅读效果,保证了活动顺利开展。 
创设读书环境,营造向学氛围。针对校区狭小,专室不足的现状,我们想办法,将教学楼地下室改造成了图书馆和阅览室,开展了社会爱心人士捐书活动,扩充图书藏量,有力保障了阅读活动的进行。每个教室开辟图书角,学校统一配备了一部分必读国学经典书籍并定期予以更新,同时号召学生分享图书。楼道走廊内精心布置国学文化墙,润物细无声。校园内新增十个宣传栏供师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作品活动展示等,连廊处增设长凳,自助图书柜,随取随读,校园书香文化正在形成。
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依据教育部推荐的《国学经典教育丛书》必读书目,结合我校“生本教育改革”和“大阅读”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晨读、午读、晚读、课前一吟、阅读指导课、读书汇报课、成果展示课等多种形式的诵读。充分调动校园广播站、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把国学经典诵读于书法、歌咏、板报、辩论、读书节、竞赛等多种活动融为一体,不断丰富活动的载体,创新学习的形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陶冶高尚情操,提升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学校自开展国学活动以来,师生风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个人文学修养提高了,视野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而且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热情和报国理想进一步被激发,同时推动了学校德育、校园文明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二中校园“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日趋浓厚,二中学子以先贤为楷模,砥砺品行、勤勉学习、立志成才的向善向学之风日渐形成。到2026年建校百年时,一定能够重铸辉煌,实现二中的全面振兴。

上下滑动查看


磁县职教中心校长赵民


传统文化根植校园 培养“德技兼修”新时代中职生


磁县职教中心秉承“崇德尚能、学以致用”办学宗旨,将传统文化根植校园,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重的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技能人才为办学方向,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围绕县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中职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坚持崇德尚能,德育为先,学以致用。

2016年以来,学校已经是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和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但相比之下,学校的文化内涵发展相对滞后,受升学的驱动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更多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思想道德教育。磁县职教中心在创办之初就定下了“崇德尚能、学以致用”的办学宗旨,德在能之先,“缺少德”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是当前学校管理的当务之急。但“职教学生不好管”也是整个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大多没有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解这个难题,靠猛药治理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造成冲突。学校定位从传统文化教育突破,从根源开始治理,从养成教育入手,挖掘国学经典,在学生管理中渗透国学教育,从日常的点滴行为抓起,从一日三排学生排队买饭为切入点,开展系列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前站来抓。

全员参与、全员学习、全员管理。

管理学校,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主人公。抓住了学生文明用餐的良好势头,2017年后,我们又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了“手牵手一包五”师生结对帮扶活动,大大改善长期以来的师生对立情绪,营造了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在2017到2019年之间又相继开展了“国学诵读”“讲文明、学礼仪、做文明中职生”“三比三争” “树榜样、做表率、争当优秀中职生”“与礼仪牵手、与文明同行”“明礼向善、德润校园”等一系列创新主题活动,要求全员参与,全员学习,全员管理。通过每日课前诵读经典活动、书写规范汉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了中职师生的文化内涵和底蕴。通过讲文明、学礼仪活动,从言谈举止上,教育学生要知书达理、健康上进,提高了师生文明素养,打造了和谐校园。通过手牵手帮扶活动,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协作意识,构建了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通过 “三比三争”等活动,营造“人人追求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培养了学生努力进取、追求进步的品质。2018年、2019年,学校连续两年被授予“河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常抓不懈,固本、提质、增效。

“传统文化进校园”,在职教中心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用实践证明和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在现代教学管理中的“固本”作用。通过定期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思想道德和作风纪律大整顿,正风肃纪,扭转过去老师们松散疲沓的工作精神状态,形成了校风正、学风浓的效果局面;每次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总要渗透国学传统教育,刚柔并济,做到既有规章制度“硬”约束,又有道德教育“软”治理;学校连续两年推出了“教师校园之星,身边的榜样”辑印成册;每年教师节评选学校十佳师德模范、十佳班主任、十佳优秀教师,以此鼓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努力工作;此外,为了鼓励教师到一线上课、任班主任,制定了“不任课不得提拔、不任课不得评优评先、不任课不得评职称”的“三不准”原则,并坚持了三年,此举激发了教师的干劲,赢得了广泛认可。

以学校为阵地, 向社会传播现代文明。

习惯决定一生,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餐饮之礼,把学生文明意识从餐桌带到课桌,文明行为从食堂带到课堂,文明礼仪从学校带到家庭和社会。磁县职教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大脑,持续开展养成教育主题活动,坚持德育与技能并重培养,旨在努力打造拥有一专多能的新时代中职工匠队伍,让他们不仅掌握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在他们走向岗位、服务经济的同时,更向社会传播了现代文明和礼仪。


上下滑动查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弘扬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之路,只有发扬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才能真正因文化而强!


■编辑:俎硕琦
■初审:李玉萍
■复审:王庆明
    周慧文
    李治亚
■终审:房淑萍
    秦 冀
■微信:cixianrongmei
■热线:0310-2335552
■邮箱:cilicixian@163.com

爱磁县的你

记得点亮“在看”哦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磁力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