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午文化

传统国学,现代观点

发布时间:2021-04-15 19:25:23 | 浏览量:



文 | 理理爸爸
来源 | 微信公众号“理理爸说国学”
ID: lilibaguoxue


理理爸,90后爸爸,金融从业者,北大毕业之后去了英国读硕士,毕业之后回国干起了投资。只是在上大学之前,我对金融这行一无所知。当时选择专业的原因十分简单:分数考得高,大家觉得不去读就特别亏。


于是,从踏入北大的校门到现在,把读书和工作加在一起,我稀里糊涂地在金融这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和客户打交道,和市场打交道,大脑飞速旋转着计算,是我现在大多数时候的生活状态。


直到小家伙理理的出生,我开始反思自己,并且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说是文艺青年或许有些俗气,但是曾经的我是非常热爱国学的。长在古都的我,从小就喜欢读古代典籍、诗词歌赋和历史故事,我热爱并享受着这些文字给我带来的美好。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都没有为我的语文和历史发愁过,最后高考语文考了全市第一名将近140分的成绩,我想,应该和我童年时的阅读和积累有重要的关系。


后来虽然从事了金融相关的工作,但是我依然保持着阅读文史哲书籍的习惯,尤其是喜欢阅读中国古代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为我在分析社会经济的时候,提供了中国古代先贤的视角。而当我工作压力太大的时候,我则会读几首诗词,让自己的心回到千年之前,和古人同呼吸,心中一下子就会平静很多。

 

所以,当我在寻找怎样为理理进行合适的儿童教育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也许自己曾经的挚爱,中国的古典文化,可以贡献重要的智慧与力量。我们这一代父母,也是时候转向国学,去寻找当下教育的全新方向。

 

所以,我开始坐在电脑前,开始了写作,去分享一些自己对国学教育的理解。

 

当然,作为开篇,理理爸会试图先阐述四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学国学,什么时候开始学国学,以及怎么学国学。


01

什么是国学 


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国学不应该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理理爸坚决反对把所有相关或不相关、充满智慧或糟粕、与现代精神相符或相悖的内容都放到国学这个大筐里面。国学的学习,尤其是对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三观的孩子来说,更应该是按照我标题所言,坚持对传统国学进行符合现代精神的诠释。

 

这是理理爸在今后的更新中会一直坚持的,也是在理理的教育中会坚持的,即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统一,坚决摒弃那些不符合现代社会原则的封建糟粕。

 


此外,理理爸认为,国学不应该是某些典籍狭隘的结合。当我看到大量水平低下的国学培训班,仅仅机械性地将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让孩子死记硬背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国家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被这样简单地压缩,是一种悲哀和不负责任。


五千年的历史中那些流传千古的故事,那些饱含文化气息和历史沧桑的大好河山,那些衣食住行中隐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那些古典乐器的天籁之音,甚至那些飘渺虚幻的神话传说,都能成为我们国学课程的素材。要包容,不要狭隘,永远将会是理理爸在国学学习中所坚持的。


02

为什么要学国学 


从最功利的角度,现在所有爸妈都知道,在政策导向下,语文在升学考试中有多么重要,并且“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趋势,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不可扭转的。

 

从去年9月开始的新语文“部编版”教材看,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学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而原有“人教版”教材仅仅有69篇,一下子就大幅增加55篇,增幅达到惊人的80%,平均每个年级21篇左右。古诗文数量增多、难度增大,是考试中必须拿下的部分。简单机械的背诵记忆,是绝对无法适应全新的考试要求的。

 

那么,提前背诵古诗文并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今后更加全面、更加灵活地掌握相关的考试内容。此外,在作文里面对诗词歌赋的灵活运用,更是帮助孩子获得批卷老师青睐的“杀手锏”。

 

而从非功利的角度看,我想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积极的道德观念,并且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试想,我们民族这么多年以来称颂的人物哪个不是拥有孔子所言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勇于担当,孟子笔下”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敢执着,以及屈原秉持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清白自矜;我们看遍的大好河山,又怎能没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的文字沁润。


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时段的国学学习,对孩子今后一生都有所裨益。

 

此外,国学的学习还能为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提供重要的文化身份认同。在理理爸看来,随着英语教育越来越早地进入到儿童的学习中,教育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困境。现在的英语教育简单地割裂了中文和英文,使得孩子从小在两个不同的语境中成长。这样的难题在于,由于两个语言的话语体系和文化内核存在着巨大差异,如果父母在英语教育中全盘接受西方的文化理念和社交习惯的话,孩子会面临着自我文化认知的困扰。

 

因此,国学的学习是能够为孩子提供非常重要的文化身份认同和自信的,同时,这种认同和自信又与拥抱国际化并不矛盾,相反,只有更好地实现本土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国际化。


03

什么时候开始学国学 


那么,很多爸妈都会问,孩子需要多大才能开始学习国学呢?

 

我的回答是,多早都不算早,多晚都不算晚。

 

理理现在一岁了,他从新生儿时期到现在的哄睡方法,就是我抱着他背诵《阿房宫赋》、《劝学》和《岳阳楼记》这三篇古文,以及各种各样的唐诗宋词。以至于现在我只要开始念“六王毕,四海一“的时候,小家伙的脸上就开始出现困意。我们家哄睡的时间计量单位,也从分钟,变成了几遍《阿房宫赋》。如果小家伙将来读到《阿房宫赋》,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我会毫不意外的。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我幼儿园的时候,和父母去了另一位叔叔的家,听到他的孩子能背好多首诗。大人的夸奖让彼时好强的我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去父母的诗词书里面找了一首我能找到的最长的古诗——《琵琶行》。



那个时候,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大珠小珠落玉盘“所蕴含的惊才绝艳,而”江州司马青衫湿“又意味着什么人生大起大落的悲怆,还有一大半字都不认得的我还需要借助已经翻破了的新华字典去找读音。但就是这样,我硬是把整篇《琵琶行》给背了下来。而这一记,就是将近三十年。

 

所以,如果孩子还小,那么恭喜你,还有很多时间去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让孩子提前开始接触。国学的学习,是“润物细无声“的。

 

如果孩子已经在小学或者幼小衔接的阶段,那么也恭喜你,因为这是孩子国学学习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背诵并理解的国学,将会对孩子一生产生深远影响。此外,国学学习对应试能力的帮助,也会慢慢凸显出来。 


所以,现在是时候来把目光关注到孩子的国学学习上了。


04 

怎么学国学 


国学学习的第一要务,在于坚持。而这其中,父母的坚持要远比孩子的坚持更重要。很多时候,小朋友的兴趣是需要持续地激发的,当父母持续为孩子提供输入的时候,总会有一天会得到孩子的输出反馈。这一点不仅仅在国学教育上,在任何幼儿教育中都是适用的。

 

此外,理理爸是非常反对过多地将教育责任社会化的。家庭教育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由于父母工作的繁忙和信息化的兴起,本就被大大的削弱了;父母如果再把孩子丢给补习班兴趣班或者iPad网课,和孩子同步成长将会是一句空谈。孩子完全没有办法从父母这个最好的老师身上学到最应该学到的东西。


所以,理理爸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亲自陪伴孩子阅读,然后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理解作为补充,把爸爸妈妈变成孩子最好的讲述者。当然,理理爸也会在今后的文章中提供很多自己对于国学的解读。

 

最后,理理爸个人是不太同意“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话的,否则我们每个人都为孩子购买一套历代经典典籍加上二十四史,让孩子自己去读就好了。且不说,国学各种典籍中夹杂着大量的糟粕以及和现代精神不相符的内容,这需要父母帮助剔除;同时,国学学习不仅仅是机械性地完成背诵诗文的要求,更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所以,背诵完成之后,辅以合适的解读和故事性的讲述,会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并内化诗文的词句和精神。

 


理理爸渴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供对于经典的诠释。这些典籍、诗词、故事中的文化内核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甚至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认知。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哪种认知,只要它符合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认为都是有益的。因为无论在哪种语境下,哪种文化下,哪种诠释下,正直、勇敢、善良、诚信、爱国、自律永远是我们最珍贵的品质。

 

理理爸会在这个公众号整理我认为适合分享给孩子的国学经典,我会首先会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6年级中小学语文教材的124篇必读古诗文开始,提供来自理理爸的独特视角。


无论你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处于幼小衔接,还在上幼儿园,抑或是和理理一样,还没有上幼儿园,都可以从中获得应试和非应试两方面的解读。同时,我还会分享怎样用传统文化塑造孩子行为习惯和文化底蕴的思考。再一次,这种对国学经典的分享和整理,会伴随我个人的一些理解,甚至还包括理理妈的跨文化观点和视角。我们希望,这样的分享,能帮助到各位爸妈,让小朋友获得更好的精神食粮。



理理爸毕业于北大,从事金融却热爱国学,旨在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从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中快乐育儿。

所有文章除了注明转载之外,均为原创文章,是理理爸结合目前的小学教材和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原创。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和理理爸一起探讨关于孩子的国学教育和习惯培养。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理理爸说国学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理理爸说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