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为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更好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11月23日下午,我校语文科组和文学社牵头,邀请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培专家库专家,正高级教师胡立根在学校大礼堂开展了题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国智慧》的讲座。近600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从胡教授的讲座中收获学习方法,启发学习智慧。
讲座由学生科科长刘华武主持,他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胡教授。胡立根教授是教育部国培专家库专家,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劳动模范。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开场。
胡教授用一个“混”字开篇,趣谈学习语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然后提出关于学习的五个问题,采用生动、丰富的事例层层启发,并一一送上从传统智慧中提取的“锦囊妙计”。
01
学习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PISA2012年报告表明,记忆策略每提升一个单位,复杂问题解答的正确性减少31%,这说明什么?”
“为什么《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可以当众对张无忌传授武功招数,张无忌在记不住的情况下又是如何无招破有招的?”
胡教授问题一出便立刻抓住了现场师生的兴趣点,引得师生与主讲人热切互动。
锦囊一
道进乎技,本质与规律的把握才是学习的根本任务
简单问题靠记忆,复杂问题不行!胡教授在谈到“道”与“技”时说道:“学习是一个‘由术而道,由道而术’的过程,第一个‘术’是学的‘死术’,第二个‘术’才是由心而生的‘活术’,学习必经由‘学技’到‘悟道’的过程。”
02
怎样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
胡教授列举孔子的教学方法,赞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认为学生只有保持“愤悱”的状态,保持学习心理张力,主动探索,善于发现才能真正开启学习的状态,收获成功。
他结合自己讲授《荷塘月色》的经历,从以往的讲授“薄薄的青雾”中“青”的练字,引发忽视,到后来让学生听写此句中的“青”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鉴赏。“学生写成了‘清’、‘轻’才会质疑作者,甚至在课堂上跟老师争得面红耳赤,这种做法收获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锦囊二
愤启悱发,没有思考,学习就没有发生
03
什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费曼教学法”是什么?胡教授从此谈起,引用中国《礼记.学记》,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教学相长。“学习好的同学不要认为给其他同学讲题是浪费自己的时间,你同时还教会了别人,通过讲解你可以记忆80%。”
锦囊三
教学相长,如果不用术语能讲述给他人,将终生记忆!
04
如何借我一双慧眼?
胡教授谈到《红楼梦》里黛玉独喜残荷,中国国画中的“曲梅疏影”的画法,武侠小说中绝顶高手“扫地僧”等,层层推进,让在场师生通过聆听外加观看图片,直观的感受到了“大巧若拙”。
锦囊四
大巧若拙,尚拙也是一把双刃剑
胡教授为大家追本溯源,在《老子》第45章和第81章找到相关论述。启发大家不要执着于表面,思考对立与统一,提出太重“尚拙”会导致整个中国文化“工匠精神”严重不足,也可能导致“藏拙欺人”,有理有据,注重思辨,令人信服!
05
怎样才能心生智慧?
在现场,胡教授从宋徽宗的《深山藏古寺》绘画考题和中国书法“龙”谈起,引出《庄子.人世间》观点——虚室生白,指出虚静心灵产生智慧,要时刻保持心灵的洁净,学习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塞得太满,虚心使人进步。
锦囊五
虚室生白,空明洁净,生出一片光明。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胡教授深入浅出,激情澎拜,他以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故事、独特的眼光、深邃的思想从《礼记》谈到《论语》,从《周易》说到《庄子》,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谈到现代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他用五个传统智慧锦囊解析学生的学习,每一个关键词都深入浅出地讲其前世今生,师生热烈互动,全场笑声不断,掀起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本次讲座是学校第十四届读书月活动之一,后续学校将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分享活动,让同学们尽享读书的魅力。
往期精彩
文字 | 叶雯
图片 | 李晓兰
编辑 | 一职君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微信号:SZYZ1983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第一职校